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Artist and sunrise (第3/3页)
棒挥舞,连夕阳都是配角。
尖叫、热浪,几乎淹没了夜晚。
我拿着临时收的高价票,扫了个二维码获取当天表演顺序。
他喝水的间隙观众起哄用胶州口音聊了几句,旋律再次响起,转了个身在舞台上奔跑,从左到右的人浪把音乐节推向高潮。
这时候才觉得自己的位置离舞台太近了,顾不得社交恐惧症,我匆匆借了顶棒球帽不想被他看到,幸好舞台上的人也只是短暂停留。
演出顺利结束走出场馆,借棒球帽的男生依然和我同路,心思昭然若揭。人情确实欠下了,只能被要走了二维码。
如果是六年前,他会大步走过去,单手揽住纤瘦的肩膀往怀里扣,肌rou和青筋都绷着,一双眼睛野蛮不屑地打量纠缠的情敌。
此刻,他戴着口罩和帽子站在三十米外,深刻认识到时间真的会把人的底气和骄傲碾进尘埃。
舞台乱跑,眼睛在观众席停留,完美错过一句歌词的音乐节片段被搬上网络,遭遇精确嘲笑。
“笑死,歌写多了记不住词儿是吧。”
“该不是看见了整活乱飞的鬼畜吉祥物吧,马哥快哭了。”
“哈哈哈哈哈哈是有多离谱能被吓哭。”
难得在青岛庆功,同行友人对他的酒量有了全新认识。“他就喝了两杯,需要醒酒汤?”
“不用吧,回去睡一觉就好了。”
被送回房间的醉鬼陷入松软大床,第二天迎来宿醉的头疼,右手莫名其妙攥了一夜手机,试图回忆昨天酒后的所作所为。
很好,什么都没干。
草,什么都没干。
候机室里,朋友第二次喊他,他心猿意马地摁灭屏幕,“什么。”
朋友面色古怪,“你知道你昨晚喝了酒之后说啥吗?”
不会是喝多了把那点丢人现眼的情史都秃噜了吧,妈的八字没一撇先被兄弟们嘲笑一通,果然喝酒害人。“……我说啥了?”
“你问我们,端午节到底是发安康还是发快乐。”
“草。”
不在状态的情绪,给暧昧对象发消息特有的纠结,“你到底有没有女朋友啊?”
这些年他情感生活一向低调,说他有对象从不反驳,被说没对象倒是反应很大,“兄弟看上去那么寡吗”,“盼我点好啊行不行”,“搞点纯爱吧”,时间一久就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。
他谈了,但是不想被关注。
我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,就把音乐节抛诸脑后翻了篇儿,苦逼地研究靶向药物,发了回国后第一条朋友圈,“凌晨四点的上海。”
这六年我们默契践行「好前任应该像死了一样」原则。结果这次点赞列表出现一个陌生头像,我点进去看了半天。
巧的是,对方也是正在输入。
输入到上海快要日出了,对话框里还是一条消息都没有。
“?”
收到一个问号。我迅速找了张表情包甩回去,“哈哈。”
“吃早饭不?”
「你也在上海啊?」我把这句话删除,“才不到五点诶…麦门都不营业的。”
“见面就六点了。”他打字很快,“吃吗?”
“吃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