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十年代锦鲤运_分卷阅读542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542 (第1/2页)

    啊呸,说好的,她在也不管港镇的事。

嗯,那不算港镇的事,这是关系着老太,外公外婆,还有舅舅舅妈鹏鹏,他们出行方便的事情。

少女还在纠结着,轮椅已经被推上大道。

上了大道,电动轮椅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。

老太童心未泯,居然跟几个孩子比赛,看谁速度快。

几人连奔带跑追在边上,路过的村民还故意逗他们:“快点快点,老太要超过你们了。”

众人冲到大道口,拐到左手边又是一条土路。

这条路虽然没有铺水泥,但夯实的很,轮椅在上头也行动自如。

林蕊暑假里回过郑家村,却一心忙着她的紫芦笋种植大业,都没怎么注意观察农田的变化。

哎哟,紫芦笋长得怎么样了?

少女一拍脑袋,沮丧得很:“我应该问问他们可不可以鱼菜共生中种植紫芦笋的。”

紫芦笋原本就可以当成水果一样生吃,如果用无土栽培的方式种植,那肯定效果更好。

哼,他们不搞鱼菜共生,她才不稀罕呢。

她回家之后就在楼顶上自己搞,到时候种出来的东西,羡慕死他们。

越往稻田深处走,林蕊越能看出面貌大不相同。

与既往分田到户后,一块块小田不一样,现在郑家村的不少田地已经连在了一起。

鹏鹏语气丝毫不掩饰骄傲:“春收之后,好多人家的地都重新整修过。”

之前搞养殖小龙虾的毕竟是少数,结果今年春天小龙虾意外受到市场欢迎。

嗅觉敏锐的农民就立刻找到村委书记,要求也加入到养殖行列中来。

魏镇长已经算是马后炮了,脑袋瓜子灵活的农民主动开始进行协作。

“咱家的田就和根生大大家的连在一起。”鹏鹏指点给自己二姐看,“田埂都被我们撤掉了。”

根生叔叔带着家里人去城里头发展,自然就顾不上农田。

现在单纯种田本来也不挣什么钱,两家人便约好农田连在一块交由外公外婆打理,根生家只要口粮就行。

如此一来,两家的地凑着总算有了差不多10亩。

郝教授手把手教着外公开始农田改造,按照2:1:7的比例进行,认真拾掇成“沟—埂—面”的结构。

这三者一个都不能浪费,最大头的中间部分田地不用说,是用来轮作水稻跟小麦的。

眼下稻田翻滚,沉甸甸的稻穗已经开始慢慢低下脑袋,然而稻草颜色还没泛黄,尚未到收割时节。

埂坡上种着毛豆、秋葵跟玉米,扁豆架子下面还长着小白菜以及菠菜。

垒起的堤坝也没闲着。

坝上西红柿硕果累累,两颗西红柿之间种着一棵辣椒,也结出了红灯笼一般的果实。

另一边大蒜套种着豇豆,长得生机勃勃。

然而这一切加起来都没有田地围着的回形沟吸引人的注意力。

少女张开胳膊比划了一下,估摸着那沟足有两米多宽。

水深估计也不浅,因为她妈是划着小船,在沟里头来回晃荡的。

郑大夫拎着笼套上来,里头已经满满的龙虾,个个块头都不算小。

林蕊还眼尖的看到,王八爬到稻田边上,里头跳出来的显然是青蛙。

哇,那么大的块头,好像是虎纹蛙。

林蕊亢奋地直拍手,嚷嚷着让她妈将船靠岸,她好上去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