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十年代锦鲤运_分卷阅读471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分卷阅读471 (第2/2页)

现实。

就当它们是不同的作物吧。

苏木小心翼翼地安慰她:“其实芦苇本身就很有用处,它可以用来造纸,芦苇根还是一位中药。”

少女意兴阑珊,就这片芦苇荡子,产出的原料能养活一家小造纸厂都不容易。

再说小造纸厂污染大,搞不好挣的钱还比不上治理污染的消耗呢。

至于芦苇根,中药也分千百种,便宜的跟贵的价钱差别可大了。

别到时候挖掘的成本都要比卖出的价钱高。

少女龇牙咧嘴,不行,她都想到芦笋了,怎么能够放弃芦笋种植?

反正她印象当中,江州人是吃芦笋的。

现在市面上不常见,代表广袤的市场,正等待着她去开发啊!

芦苇荡子能种芦笋不?不能种的话,肯定还能种大棚啊。

三十年后,超市菜场到处都有芦笋卖,那就证明芦笋肯定能产量性供应。

少女的郁色一扫而空,她拖着苏木往前奔。

赶紧回家啦,回家就打电话去问薛教授。

港镇这么多地方,好歹芦笋种植,也该走一个嘛。

要是港镇的环境不合适的话,金山县、宁县,总能找到种的下去的地方。

第220章莫斯科行动(捉虫)

六月底的黑河,丝毫没有江州的炎热。

因为前几天一直下雨,气温降的厉害,江风一吹,站在岸边的林蕊林蕊甚至忍不住打了个哆嗦。

苏木无奈地脱下身上的外套,笼在她身上。

一早出门的时候,他明明提醒过蕊蕊,一定要注意保暖。

然而少女坚持风度必须保持住,非要穿裙子不可。

穿裙子就穿裙子呗,起码穿个厚实点儿的,披个坎肩什么的。像她这样就那么几层纱,能抵什么用。

少女瞪眼:“你懂什么啊?我这是免费给我们服装厂打广告呢。”

也不看看,这临江而立的小仙女儿究竟有多美。

她还没收服装厂的广告费呢。

苏木默默地瞅了她一眼,暗地里嘀咕,只要别美得直冒鼻涕泡就好。

距离中考结束一个礼拜,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距离江州几千公里的黑河市,与对岸的苏联隔江相望,是因为神通广大的何半仙搞定了儿子与干女儿赴苏联旅游的事。

当然,苏木私心觉得蕊蕊坚持要在此刻跑去苏联玩儿的真正目的,绝非挣钱的机会时不再来,而是因为再有两天,中考成绩就要公布了。

蕊蕊显然是想起了自己中考生的身份,鸵鸟精神又发作了。

只要看不到,就是没发生。

少年看着她在江边臭美,催促胡厂长给她多拍几张美照的样子,心情十分复杂。

早知现在,当初她就不能认认真真看会儿书吗?

眼下,从黑河出发去趟对岸苏联,是国内老百姓最欢迎的开洋荤方式。

去年秋天开始的一日游活动就相当火爆,数十万人报名,才有千把人达成所愿。

今年五月底,苏方领导人访问中国结束回国之后,双方关系进一步好转。加上水运条件好转,一日游延长为五日游,而费用却只有区区几百块,堪称良心价大甩卖,于是赴苏旅游更加火爆,堪称一票难求。

据说就连当地领导的亲属,想要过去玩一趟,也到现在都没排上队。

林蕊他们在

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